華工IRM課件(3)信息技術與企業應用_v2.ppt
主要內容,競爭情報與信息倫理,信息資源管理導論,,,,,1,2,3,5,,6,,社會化媒體的信息傳播,網絡大數據挖掘與分析,4,信息技術與企業應用,,,企業系統與信息架構,第三章 信息技術與企業應用,3.1 信息技術(IT)體系,3.2 信息技術應用熱點,3.3 企業信息系統的發展,,,,3.4 企業信息技術應用水平,,3.1 信息技術體系,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信息技術體系,信息技術體系分為(1)基礎層次的信息技術(如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2)支撐層次的信息技術(如機械技術、電子技術、激光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等),(3)主體層次的信息技術(如感測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4)應用層次的信息技術(如文化教育、商業貿易、工農業生產、社會管理中用以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各種自動化、智能化應用軟件與設備)。,3.2 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應用熱點,物聯網與群感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可穿戴技術,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 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之上的延伸和擴展的一種網絡; 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因此,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1. 物聯網——互聯網的拓展,物聯網的相關背景,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絡國際會議提出了,“傳感網是下一個世紀人類面臨的又一個發展機遇”。 2003年,美國《技術評論》提出傳感網絡技術將是未來改變人們生活的十大技術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報告指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世界上所有的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通過因特網主動進行交換。 2009年1月28日,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這一概念,建議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 有研究機構預計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普及,這一技術將會發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其產業要比互聯網大30倍。,物聯網的技術架構,適用于交通、公安、海關、稅務、物流等行業,其設備位置不固定、人員移動性強,需要與控制中心實時通信。 適應于金融、制造、能源、公共事業、環保、氣象等行業,其設備地理分布廣泛、有線接入方式部署困難或成本高昂。,物聯網適用行業,物聯應用:家庭無線監管,通過在住戶的電表、煤氣和水表表內置RFID芯片,通過GPRS/3G網絡將用電、煤、水的情況實時傳輸到指定終端(PC、手機)。同時可以在家內安裝感應器監控室內溫度、濕度等信息,并能通過手機及時查詢以上信息,當監測房間的溫、濕度高于正常值時,傳感器會自動控制斷水斷電。利用物聯網還能實現住宅的安防及各類電器遠程控制功能。,,,,,調度管理:車輛調;人員調度; 統計分析,車輛監控:監聽、監視、限界;報警、 呼叫;遠程修改車機位置,定位:位置查詢;定時控制; 跟蹤、軌跡回放,地圖操作:對電子地圖自動漫游; 計算最短路徑、地物地名查詢,1,2,3,物聯應用:車輛定位與調度,群智感知的主要應用領域,2. 可穿戴技術,在許多科幻電影或漫畫中,手表被演繹成千奇百怪的功能,如地理定位、呼叫聯絡、變聲工具、測血壓儀、武器……無疑智能手表被人們賦予了無限的想象與憧憬,或許有一天會有公益廣告發出提醒“請小心那些戴手表的家伙”。,第一臺智能可穿戴式設備,用于賭博輪盤作弊,過去(2002年之前),看過好萊塢大片《碟中諜4》/《碟中諜:幽靈協議》的人們應該會對電影中芯片隱形眼鏡印象深刻,不易被發現但卻支持拍照、面部識別等功能,能將佩戴者看到的信息聯網傳遞至后臺信息中心,能夠獲取目標任務的相貌特征及相關信息。,碟中諜4-芯片隱形眼鏡,谷歌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功能,智能手機 聲音控制拍照 視頻通話 辨明方向GPS 上網沖浪 處理文字信息 和電子郵件等,例如,如果用戶對著谷歌眼鏡的麥克風說“好了,眼鏡”,一個菜單即在用戶右眼上方的屏幕上出現,顯示多個圖標,讓你拍照片、錄像、使用谷歌地圖或打電話。,谷歌眼鏡=智能手機+GPS+相機,,蘋果iwatch,2014年發布智能手表產品 100人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團隊 至少79個專利 多地注冊“iWatch”商標 接聽電話、查看地圖、健康監測等功能 屏幕大小為1.5英寸,Jawbone UP 2智能手環,智能鬧鐘 很神奇的鬧鐘,如果你把鬧鐘定在每天早上八點,它會根據你的睡眠記錄,在8點前某個時間段內監測到用戶處于輕度睡眠的時候震動一下,喚醒用戶。這點在白天選擇小睡的時候,也有這樣的設定,非常貼心的功能!,閑置提醒 在選定好的時間段內,每當監測到用戶持續不動一段時間(用戶自設30min、45min…)后就會震動提醒用戶起來活動一下。可以提醒起來喝杯水或是運動一下什么的。,特殊運動 記錄用戶特殊運動的時間,當手頭沒有計時器或者其他設備的時候可以方便的記錄用戶的運動數據。,Misfit智能紐扣,,可以追蹤記錄佩戴者的走路、跑步數據,外加設備防水特性,追蹤騎自行車和游泳運動都不成問題。,是目前最小的智能可穿戴設備 獲得了2013年的紅點設計獎,美國設計師布萊恩·塞拉(Bryan Cera)設計了一款手套手機——Glove One,你可以像戴手套一樣讓它與手緊密貼合,其需要撥號的時候,只需在關節連接處的數字鍵上按下即可。最酷的是,當你打電話的時候,只要保持大拇指和小指伸直,其余手指彎曲的姿勢即可,非常像小朋友玩游戲時的動作。 Glove One目前還只是一個原型機,但的確已經具備基本功能。它的外形就像是未來派機械鎧甲的一部分,按鈕被設計在手指關節內側,之后將手擺成“六”的造型,拇指做聽筒,小指做話筒,即可實現通話。,Glove One,手套,衣服,T恤鼓點機,隨時隨地編節奏(make beats) T恤前面的鼓點機圖案可以通過手指觸控,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使用傳導纖維制成的音樂夾克衫目前已由Levi公司在歐洲上市推廣,衣服,鞋子,會說話的鞋子 谷歌這款鞋子并不會提醒穿著者避開路邊的危險,而是可以將運動數據轉換為有趣的語音消息,告知用戶及其好友。例如在打籃球時,鞋子會說:“打電話給911,因為你太火了。”,“No Place Like Home”衛星導航鞋 鞋內置了一個 GPS芯片、一個微控制器和一對天線。左腳鞋的鞋頭上裝有一圈LED燈,形狀像一個羅盤,它能指示正確的方向,右鞋鞋頭也有一排LED燈,能顯示當前地點距離目的地的遠近。 出發前,你需要在你的電腦中設計好旅行路線,用數據線將其傳輸至到鞋中,然后同時叩擊雙腳鞋跟開始旅程。,鞋子,GolfSense手套,除了手套上的傳感器,GolfSense與普通的高爾夫手套別無二致。GolfSense可以監測到佩戴者揮桿時的加速度、速率、速度、位置以及姿勢,可以以每秒鐘1000次的運算速度來分析傳感器所記錄的數據。得益于此,GolfSense可以計算出佩戴者是否發力過猛,擊球位置是否正確、姿勢是否規范等問題,從而提升佩戴者的高爾夫球技。,Smarter Socks智能襪子,Smarter Socks搭載RFID芯片,可以確保準確配對,且不會掉色。與Smarter Socks匹配的App名為Blacksocks,它的作用是掃描襪子,讓iPhone與襪子進行連接。如果你喜歡將襪子攢到一起洗,那洗完之后通過掃描襪子的分揀機,那么Blacksocks就會告訴你哪兩只襪子才是一對兒的。,孩子們的智能睡衣,Smart PJs是一款專為兒童量身打造的互交式睡衣,衣身布滿各種圓點,其工作原理類似于二維碼:家長可以用智能手機掃描這些圓點,孩子的睡眠狀況便可以顯現在手機屏幕上。Smart PJs智能睡衣售價25美元,適用于1-8歲的兒童。,Lumoback智能腰帶,Lumoback是一款可以改善佩戴者坐姿的智能腰帶,當用戶坐姿不當時Lumoback便會震動以示警示。Lumoback與手機上的APP應用無線連接,可實時記錄佩戴者的坐姿和日常活動狀況。售價149美元,支持蘋果的iPhone 4S、5、iPad以及iPod touch平臺。,細數目前已經問世和即將問世的可穿戴設備,基本包括四大類: 運動和健康輔助的Jawbone Up、Nike+ 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國內的咕咚手環、大麥計步器等 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機的獨立智能設備iWatch,以及即將面世的果殼智能手表 作為互聯網輔助產品的Google Glass、百度Eye類產品 與物聯網密切相關的體感設備MYO等。,可穿戴設備目前分四大類,3. 云計算——效用計算,“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擬計算資源,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務器集群,包括計算服務器、存儲服務器、寬帶資源等等。云計算將所有的計算資源集中起來,并由軟件實現自動管理,無需人為參與。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由一系列可以動態升級和被虛擬化的資源組成,這些資源被用戶共享并且可以方便地通過網絡訪問,用戶無需掌握云計算的技術,只需要按照個人或者團體的需要租賃云計算的資源。,商業模式發生巨變:消費者和企業將從“購買軟硬件產品”向“購買信息服務”轉變 云計算的商業視角:云計算=信息電廠 云計算的技術視角:云計算=虛擬化+集群管理,電:從購買發電設備到購買電力服務,信息:從購買軟硬件到購買信息服務,發電機,現代發電廠,,,計算,軟件,存儲,,信息服務提供商,,,云計算是個技術概念,也是一種商業模式,云計算是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雙重創新,云計算的目的,云計算的最終目標是將計算、服務和應用作為一種公共設施提供給公眾,使人們能夠像使用水、電、煤氣和電話那樣使用計算機資源。,云計算業界幾個主流定義,維基百科:云計算是一種動態擴展的計算模式,通過網絡將虛擬化的計算資源作為服務提供。 Google :將所有的計算和應用放置在“云”中,設備終端不需要安裝任何東西,通過互聯網絡來分享程序和服務。 微軟:云計算的應是“云+端”的計算,將計算資源分散分布,部分資源放在云上,部分資源放在用戶終端,部分資源放在合作伙伴處,最終由用戶選擇合理的計算資源分布。 市場研究機構IDC :云計算是一種新型的IT 技術發展、部署及發布模式,能夠通過互聯網實時的提供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實驗室:云計算是一種通過互聯網訪問來定制IT 資源需求的按使用量付費模式(IT 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服務),這些資源能夠快速部署,并只需要很少的管理工作或很少的與服務供應商的交互。,早在60年代麥卡錫(John McCarthy)就提出了把計算能力作為一種象水和電一樣的公用事業提供給用戶。 云計算的第一個里程碑是,1999年Salesforce.com提出的通過一個網站向企業提供企業級的應用的概念。 另一個重要進展是2002年亞馬遜(Amazon)提供一組包括存儲空間,計算能力甚至人力智能等資源服務的Web Service。 2005年亞馬遜又提出了彈性計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允許小企業和私人租用亞馬遜的計算機來運行他們自己的應用。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云計算歷史,云計算的演進,,,,硬件為中心,軟件為中心,服務為中心,數據在云端:不怕丟失,不必備份,可以任意點的恢復 ; 軟件在云端:不必下載自動升級 ; 無所不在的計算:在任何時間,任意地點,任何設備登錄后就可以進行計算服務; 無限強大的計算:具有無限空間的,無限速度。,,,云計算的特點,云計算的技術體系,云計算應用模式,,,,,,,,,SaaS,PaaS,I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 SaaS側重于服務,通過網絡提供軟件程序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臺即服務 PaaS側重于服務,以服務器平臺或者開發環境提供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 IaaS注重計算資源的共享 ,消費者通過 Internet 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IaaS運營商 云計算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者,IT即服務的市場領導者,戰略:利用內部IT資源對外提供IT公用服務 作為云計算的推動者,Amazon 歷經2年多時間形成了基本成熟的云計算服務,商業模式 計算,存儲,帶寬等IT基礎設施出租 Web基礎能力,電子商務基本能力作為服務出租 按需使用,按需付費 客戶 互聯網應用開發者 企業(納斯達克,紐約時報) 面向全球,目前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歐洲,09年已經啟動中國市場拓展 合作伙伴 IBM、Microsoft、Oracle、Google、Apple,,,,,Amazon Technology Platform(計算,存儲,網絡),EC2,S3,Simple DB,SQS,DevPay,FPS,MT,Alexa Search,FWS,Other…,計算,支付,訂單履行,搜索,人工智能,AWS – Amazon Web Services,存儲,數據庫,消息隊列,計費,,,,,,,,,,其他設施能力,進展 到08年11月為止,已經有45萬開發者基于Amazon AWS開發Web應用 存儲對象數從07年50億增長到08年的290億,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增長6倍 08年云服務收入約4億美金,,戰略:統一云平臺支撐內部業務和Web Hosting,推動SaaS應用進入企業市場 投巨資建設基于云計算的數據中心(已建36個,最近3年投資67億美金),降低成本,快速交付業務 現有業務全部構建于云架構的統一IT平臺 08年推出GAE(Google APP Engine),戰略進入Web Hosting市場,目前處于試用階段,客戶及商業模式 互聯網Web應用開發者(個人/公司) 計算,存儲,帶寬,互聯網基礎能力作為服務打包銷售 免費:每用戶500M空間,500萬PV操作/月 收費: $0.10 - $0.12/CPU core小時 $0.15 - $0.18/每月每GB空間 $0.11 - $0.13/每GB輸出帶寬,$0.09 - $0.11/每GB輸入帶寬,綠色 高效率電源、節能服務器 模塊化數據中心 水冷技術,自然冷卻、清潔能源,云計算 采用云計算技術將大量服務器集群運用 用廉價x86服務器實現超級處理和存儲能力,定制化硬件 定制服務器,減少不必要規格(如顯卡),降低成本及功耗,做到廉價和高效 回收服務器部件并加以重復利用,,,,定制化硬件,集裝箱式數據中心,,云計算IT平臺,Google應用,,托管的第三方應用,Google 云計算IT架構,數據中心建設技術及理念,搜索,廣告,VoIP/IM,地圖服務,照片分享,郵件,視頻分享,辦公套件,日歷,GFS,BigTable,MapReduce,集群管理,-PaaS & SaaS運營商,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是全球知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 麥肯錫稱:“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4、大數據,泛互聯網的實質就是“連接” ——物的連接、人的連接以及物與人的連接,PC互聯網解決了人與物連接的信息組織—以產品/服務為核心 移動社交網絡解決了人與人連接的信息組織—以人的互動為核心 物聯網解決了物與物連接的信息組織—以物的感知交互為核心,人類生活的數字化大遷徙,地球上至今總共的數據量: 在2006 年,個人用戶才剛剛邁進TB時代,全球一共新產生了約180EB的數據; 在2011 年,這個數字達到了1.8ZB。 而有市場研究機構預測: 到2020 年,整個世界的數據總量將會增長40ZB(1ZB=10 億TB)!,1PB = 2^50字節 1EB = 2^60字節 1ZB = 2^70字節,全球數據量的增長趨勢,,這是一個數據的新紀元,世界數據總量的90%左右是在過去兩年里創造出來的。大數據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將遠超工業革命。到2020年,人類產生的數據總量將達到40ZB,儲存數據數量將比2010年大50倍。許多權威人士認為這一數據大爆炸堪比新型石油,是一種全新的資源類別。,數據的新紀元,大數據的特征,體量Volume,多樣性Variety,價值密度Value,速度Velocity,非結構化數據的超大規模和增長 占總數據量的80~90% 比結構化數據增長快10倍到50倍 是傳統數據倉庫的10倍到50倍,大數據的異構和多樣性 很多不同形式(文本、圖像、視頻、機器數據) 無模式或者模式不明顯 不連貫的語法或句義,大量的不相關信息 對未來趨勢與模式的可預測分析 深度復雜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實時分析而非批量式分析 數據輸入、處理與丟棄 立竿見影而非事后見效,大數據 = 海量數據 + 復雜類型的數據,海量交易數據: 企業內部的經營交易信息主要包括聯機交易數據和聯機分析數據,是結構化的、通過關系數據庫進行管理和訪問的靜態、歷史數據。,大數據包括: 交易數據和交互數據集在內的所有數據集,海量交互數據: 源于各種網絡和社交媒體。它包括了呼叫記錄、設備和傳感器信息、GPS定位映射數據、通過管理文件傳輸協議傳送的海量圖像文件、Web文本和點擊流數據、評價數據、科學信息、電子郵件等等。,大數據的構成,大數據技術要解決的問題,谷歌搜索、Facebook的帖子和微博消息使得人們的行為和情緒的細節化測量成為可能。挖掘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喜好,凌亂紛繁的數據背后找到更符合用戶興趣和習慣的產品和服務,并對產品和服務進行針對性地調整和優化,這就是大數據的價值。大數據也日益顯現出對各個行業的推進力。,網絡社會的大數據時代,Netflix在美國擁有2700萬訂閱用戶,每天用戶在Netflix上產生3000多萬個行為,同時用戶每天還會給出400多萬個評分以及300萬次搜索請求。借助這些數據,Netflix非常清楚用戶想看什么,也知道具備了哪些元素的電視劇將可能一夜爆紅。 Netflix的工程師發現,喜歡BBC劇、導演大衛·芬奇和老戲骨凱文·史派西的用戶存在交集,一部影片如果同時滿足這幾個要素,就可能大賣。Netflix決定賭一把,他們花1億美元買下了一部早在1990年就播出的BBC電視劇《紙牌屋》的版權(幾乎是美國一般電視劇價錢的兩倍),并請來大衛·芬奇擔任導演,凱文·史派西擔當男主角。事實證明Netflix賭對了。《紙牌屋》成為了Netflix網站上有史以來觀看量最高的劇集,并在美國及40多個國家大熱。,制作熱門電視劇——紙牌屋,如何能夠準確地判斷哪位顧客懷孕?,Target想到公司有一個迎嬰聚會(baby shower)的登記表,開始對這些登記表里的顧客的消費數據進行建模分析,不久就發現了許多非常有用的數據模式。比如模型發現,許多孕婦在第2個妊娠期的開始會買許多大包裝的無香味護手霜;在懷孕的最初20周大量購買補充鈣、鎂、鋅的善存片之類的保健品。最后Target選出了25種典型商品的消費數據構建了“懷孕預測指數” 。 根據這個“大數據”模型,Target制訂了全新的廣告營銷方案,結果Target的孕期用品銷售呈現了爆炸性的增長。Target的“客戶大數據”分析技術從孕婦這個細分顧客群開始向其他各種細分客戶群推廣,從Target使用“客戶大數據”的2002年到2010年間,Target的銷售額從440億美元增長到了670億美元。,2011年4月,沃爾瑪以3億美元高價收購了一家專長分類社群網站Kosmix。 Kosmix為沃爾瑪打造的“大數據”系統稱做“社交基因組”,連結到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針對社交網絡快消息流的性質,沃爾瑪內部的“大數據”實驗室專門發展出一套追蹤系統,結合手機上網,專門管理追蹤龐大的社交動態,每天能處理的資訊量超過10億筆。從每天熱門消息中,推出與社會時事呼應的商品,創造消費需求。沃爾瑪實驗室內部軟件能從Foursquare平臺上的打卡記錄,分析出在黑色星期五,不同地區消費者最常購買的品項,然后針對不同地區送出購買建議。 這意味著,沃爾瑪使用的“大數據”模式,已經從“挖掘”顧客需求進展到要能夠“創造”消費需求。,基于社交基因組的商品推薦和采購,東海岸——中海岸——西海岸 在美國,東海岸與中海岸時差兩小時,東海岸的沃爾瑪超市早上開門營業兩小時之后,這時候中海岸才開始營業,沃爾瑪就會把東海岸當天這兩小時的營業情況、相關數據傳給中海岸,中海岸就會根據這個數據知道了這天人們的購買喜好,決定貨品怎么擺放,哪些貨物擺放在一起會比較好,然后等中海岸的沃爾瑪營業兩小時之后,西海岸才到早上,才開始營業,同樣,把東海岸和中海岸的營業數據傳到西海岸。這種方式給沃爾瑪帶來了很大的利潤。,基于時間差的大數據應用,亞馬遜獲得了一項名為“預測式發貨”的新專利。該專利通過對用戶數據進行分析,在用戶還沒有下單購物前,就提前發出包裹。 這種預測式發貨的基礎,正是亞馬遜多年來在個人信息、消費偏好和購物數據方面積累的龐大用戶數據。亞馬遜會根據以往訂單和其他因素,比如商品搜索記錄、收藏夾、購物車,甚至包括用戶的鼠標在某件商品上懸停的時間來預測用戶的購物習慣,從而在用戶實際下單前,便將包裹提前發出。 這些包裹會暫存在快遞公司的轉運中心或卡車里,一旦用戶正式下單,就快速進入派送流程。這樣的場景或許會成為現實:剛剛在家中下了一筆訂單,幾分鐘后,快遞人員就來敲你家的門。,打造神速快遞——預測式發貨,一乞丐走過來行乞一兄弟推辭說:“我沒帶現金,你還是去別的地方吧”!乞丐緩慢的把碗放下,在衣服里搜了一會,拿出一手機說:“老板,您可以用微支付,或者支付寶也可以.,只需要掃掃二維碼發個小小的紅包就好了!” 小兄弟被震驚到只好用手機支付了。 接下來,乞丐感謝了一番然后又說:“老板,我們還有個“乞討網”平臺,您可以大發慈悲線上支付,我們預約時間線下向你完成整個行討的過程。以后您也可以用我們剛剛上線的APP“叮叮討飯”,只需要搖一搖就可以找到附近正在乞討的人,他們都是通過認證有評分標準的乞丐們哦。您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年齡段、性別、方言、行討方式找到最合適您要施舍的人。” 乞丐哥說:“我們以前不懂互聯網,做著傳統的生意,結果被互聯網殺得一敗涂地,所以變成要飯的啦!今天就是要從0開始把乞丐這個行業用“互聯網+”的模式運營一番,到我們具備了一定的客戶群體,就可以通過“大數據”系統把這個項目做到極致,然后引入風投,3年后上市進入資本市場。我們還有個夢想讓天下乞討人有飽飯吃,讓施善者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施舍方式。”。 聽完這一席話,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乞丐也瘋狂——叮叮討飯,未來只有兩種人:數據的窮人和數據的富人,OA:辦公自動化 CAD:計算機輔助設計 MRPII:制造資源計劃 DSS:決策支持系統 ERP:企業資源計劃 CRM:客戶關系管理 SCM:供應鏈管理 CPC:產品協同商務 EC:電子商務 CC:協同商務 …….,OA,CAD,DSS,MRPII,ERP,CRM,SCM,CPC,EC,CC,信息化從來就不缺少名詞和熱點,3.3 企業信息系統的發展與應用熱點,,,,,,,,,,1980,1990,1960,2000,業務自動化 (簡單替代),管理信息化 (局部優化),網絡一體化 (集成/再造),MRPII (制造資源規劃) ……,ERP (企業資源規劃) CRM (客戶關系管理) SCM (供應鏈管理) ……,效率提高,效益改善,競爭優勢,TPS (事務處理系統),,,應用水平 / 集成度,3.3.1 信息應用系統的發展歷史,(I)最初的成功,1954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第一次在計算機上處理工資單,這標志著信息系統步入了實際應用的最初級階段——事務處理系統(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TPS ) 。 傳統的TPS主要是處理單項管理事務。該系統主要是面向日常管理活動的跟蹤,多用于數據統計、更新、狀態報告等,一般不涉及預測、規劃、調節和控制功能。 50-60年代出現了一個TPS的高潮,比較成功且具有代表性的系統有美國航空公司的SABRE預約訂票系統、美國芝加哥JOHNPLAIN公司的賬務系統和西方各國國家統計局建立的各類數據統計系統等。,(II)夢想的破滅,1961年美國經營管理協會(AMA)提出了建立管理信息系統的設想:開發一個全面性的企業信息系統,使各級管理部門都能通過它了解和利用企業有關的一切經濟活動信息。 AMA這一設想的提出得到了企業界的響應。從1965年開始,美國的軍事部門、聯邦政府和一些大型企業對計算機應用的發展給予了大量的投資,紛紛建立了數據庫系統。IBM的COPICS是這個階段發展的典型代表。 從總體上看,這個階段的發展帶有一定的盲目樂觀情緒,在實踐中不少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的失敗,致使人們開始懷疑信息系統在企業管理層面上應用的可能性,70年代中期以后,信息系統發展陷入了低谷。,3.3.1 信息應用系統的發展歷史,(III)新的發展,通過反思使人們認識到管理信息系統的根本缺陷在于太多地著眼于技術問題而忽視了人的作用,以及信息系統對于高層管理決策的支持程度還不夠。 美國MIT的S.Morton和Gorry在1971年首次提出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簡稱DSS)的概念,強調DSS應該支持半結構化的管理決策。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管理科學、行為科學和控制論的進一步發展,DSS正朝著智能化、群體和行為導向等方向發展。 80年代以來,IS逐步開始以管理為導向,以功能為中心,重視技術、管理思想和方法的集成,人的因素受到重視。MRPII、ERP、SCM、CRM等應用系統都是這個階段的典型代表。,3.3.1 信息應用系統的發展歷史,,供應鏈 管理 (SCM),客戶關系 管理 (CRM),企業資源 計劃 (ERP),供應商,供應商,……,,,,客戶,客戶,……,,,,供應商/ 廠商界面,內部系統,客戶界面,,,,優化商業伙伴的關系 降低交易成本,內部運作效率 提高產品利潤率,優化與客戶關系 提高服務效率,,3.3.2 管理軟件的應用熱點,供 應 源,需 求 源,3.4 企業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1 發生,2 擴展,3 控制,4 集成,5 數據管理,6 信息管理,計算機應用,信息資源管理,諾蘭(NOLAN)模型,,,,,,,,,,1 發生,2 擴展,3 控制,4 集成,5 數據管理,6 信息管理,計算機應用,信息資源管理,我們的思考:信息化發展的階段過程可以跨越嗎?,諾蘭認為,任何組織由手工信息系統向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系統發展時,都存在著一條客觀的發展道路和規律。任何組織都必須從一個階段發展到下一個階段,不能實現跳躍式發展。,,,,,,,,,,1 發生,2 擴展,3 控制,4 集成,5 數據管理,6 信息管理,學習曲線,信息化瓶頸在于組織中人的信息化素質和能力,,企業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一級——IMM1,技術支撐級,技術支撐級是IMM模型中最低的一級,主要從信息技術的角度展開,達到這一級的組織,才開始真正跨入組織信息化的門檻;組織對于信息化的理解側重于技術層面,主要是購買計算機等IT設備,開發面向業務的獨立應用系統;這些組織有一定的計算機熟練,組織中傳遞的文檔基本實現電子化,有些部門內有獨立的系統和數據庫,但是相互之間不一定兼容,存在一個個信息孤島;組織成員對信息化理解是初步的,在有效利用信息資源、支持管理、 輔助戰略決策等方面有著明顯的不足。,第二級——IMM2,資源集成級,資源集成級是IMM模型中次低的一級,除了繼續關注信息技術外,關注的重點已經是組織內的信息資源。達到這一級的組織,開始認識到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并對組織內的信息資源進行規劃;這些組織以提高組織整體運作效率為目標,以局域網建設、數據庫整合、系統集成和疏通信息傳遞渠道為投入重點,實現信息共享,消滅信息孤島;信息技術帶來了效率上的提高,但是信息化的效益還未明顯體現出來。,第三級——IMM3,管理優化級,管理優化級是IMM模型的中間的一級,主要考慮縱向管理鏈和組織內部的橫向價值鏈,突出中層的管理和組織內部業務流程的整合,達到這一級的組織,設置了首席信息官(CIO),開始重視信息安全,建立信息制度,組織結構趨于扁平化;在信息資源整合的基礎上,真正把前期的IT技術投入與管理模式結合起來,通過進行業務流程重組或業務流程改進來實現業務流程變革,使組織內部的信息流、資金流、業務流 、物流等“各流合一”;在整體運作效率提升后,組織的主要目標轉變為管理效益的提高。,第四級——IMM4,戰略支持級,戰略支持級是IMM模型中比較高的一級,主要從縱向管理鏈和包括組織內部、外部業務流程的橫向價值鏈的角度展開,突出高層的管理和組織內部與外部業務流程的整合,達到這一級的組織,建立了CIO機制,組織對信息戰略進行規劃,使信息戰略與業務戰略相一致,達到支持業務戰略的目的;通過核心價值鏈的信息化,強化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組織與上下游合作伙伴開始進行各種資源整合;組織積極推動信息文化的培育過程,努力使信息化的目標融入到每個員工的實際行動之中。,第五級——IMM5,持續改善級,持續改善級是IMM模型中最高的一級,也是模型開放的體現;達到這一級的組織,已經成為了學習型組織,有了IT治理意識,并試圖成為創新型組織;在各項信息化基礎設施、基本制度、運行機制齊備的條件下,信息化已經成為組織創新的重要工具和力量;信息文化已經成為組織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組織作為一個智能的主體,有快速對環境或市場做出反應的能力,成為自適應組織;信息系統已經是組織的神經系統。,